為進一步落實好“藏糧于地,藏糧于技”戰略,有效破解新造田、山垅田種糧難題,科學用好土地資源,強化示范引領,創建“山地變糧倉”節能增效可復制的浙江樣板,不斷實現向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土地要糧食面積、要糧食總量這一宏偉目標。今年,杭州種業集團充分發掘節水抗旱稻新品種‘旱優73’兼具水稻高產優質以及節水50%以上、節肥30%以上的旱稻節水抗旱特性,向全省8個地市56個區、縣(市)的水資源不足土地縱深推進,已建立優質高產節水抗旱稻示范基地5000余畝,深挖糧食生產潛力,多維度展現保障糧食安全的新路徑,推廣應用面積將突破4萬畝,不斷提升我省糧食生產的綜合能力。
日前,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孫利祥帶領技術團隊下到地頭實地展開工作,先后來到嵊州市趙馬村、天臺縣泳溪鄉和磐安縣上東山村里的山地梯田,研判山地節水抗旱稻的生長情況,現場指導因地制宜落實好幼穗分化中的關鍵措施,確保種植的這批山地節水抗旱稻能夠實現高產高豐收。
在公司2500畝連片的‘旱優73’綠色高質高效示范方中,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孫利祥逐個田塊“把脈問診”,“對癥下藥”開良方:一是看苗架追穗肥,促大穗,提高結實率;對群體長勢較弱的田塊可以加大施用量并增施鉀肥,群體長勢過旺的田塊應當嚴格控制肥水。二是適時防治病蟲害;當下應注意查看稻田病蟲害發生情況,適時抓好稻瘟病、稻飛虱和螟蟲等病蟲害防治工作。三是保持田面濕潤;有條件的要實行間歇灌溉,確保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順利轉變,為后期的保花增粒和灌漿結實奠定良好基礎。